导读: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当天,金红股份便同时对外宣布,拟在新三板挂牌后的12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金红股份也的确做到了“在新三板挂牌后的12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承诺”,但令其意外的是,北交所“直联机制”的大门,还是最终对其关闭了。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 擎@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在企业申报上市的审核过程中,常常遭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或质疑而影响到进度,是并不令人意外。
但在申报时,便遭到长期“中止”并最终失败的,却并不多见。
或许连江苏金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红股份”)自己也没有想到,其筹谋多年的A股上市之旅才刚刚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就遭遇到了“卡壳”危机。
据叩叩财经获悉,早在2024年12月26日,金红股份便正式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报材料,如今,眼看四个月都即将过去,但金红股份却迟迟未能收到来自于北交所对其上市申请的受理通知书。
在北交所于2024年最新发布并实施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下称《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中,其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北交所将在收到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显然,金红股份的上市受理时限早已超期。
这一百余天漫长的等待,也让金红股份成为了目前北交所申报上市的企业中在受理环节停滞最久的企业。
原本这尚不意味着金红股份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失败。
按照《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在五个工作日内未被受理的企业,尚有补正上市申请材料的机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事项。发行人应当予以补正,补正时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多次补正的,补正时间累计计算。发行人在三十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文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延期补正文件的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经本所认可的,可适当延期。”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留给金红股份的时限已然不多。
“金红股份已确定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终止上市了。”2025年4月22日,有接近于金红股份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果不其然,当日晚间,金红股份发布公告称在日前已审议通过了《关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材料的议案》。
如果单从企业的营收指标和利润规模来看,金红股份是完全符合北交所上市申报的门槛的。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天然磨料、钛原料等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金红股份以榴辉岩型金红石矿等为原料,通过重选、磁选、筛分等工艺流程实现原矿综合开发利用,主要产品为石榴石砂、金红石及副产品机制砂等。
早在2022年时,金红股份就以2.34亿的营业收入博得了9300余万的净利润。
这一盈利能力,在目前已获得监管层受理的一众拟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中,也可谓亮眼。
这也无怪乎一开始金红股份A股上市的目标就并非“上市门槛较低”北交所而是直指主板。
金红股份是在2022年初开始筹谋其A股的上市计划的,同年4月21日,其与兴业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并在随后的4月25日获得江苏证监局的备案。
据彼时金红股份上市辅导的备案信息显示,其欲通过IPO的方式申报沪深主板上市。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辅导,2023年4月3日,在兴业证券的保驾护航之下,金红股份还曾在向江苏证监局递交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辅导工作进行验收的申请报告。
但也正在此时,眼看即将完成主板上市前的辅导工作,金红股份却突然调转船头,称“经过谨慎考虑决定拟变更申报板块为北京证券交易所。”
此后,又再经历了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的北交所上市辅导后,2024 年 12 月 25 日,金红股份总算收到江苏证监局对其北交所上市下发的辅导工作验收工作完成函。
在获得辅导工作验收工作完成函后的次日,金红股份就迫不及待地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此后便没有此后了。
在2024年底,也曾有少数几家与金红股份同期申报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迟迟未能获得上市申请的受理,如双英集团、卓海科技等,二者也皆是在2024年12月下旬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
但在一个月的2025年3月19日,双英集团、卓海科技的上市申请已双双同时获得了北交所的受理。
“在上市申报环节出现停滞,一般主要还是因为需要补充的相关材料迟迟未能补充上,当然也不排除在申报期间企业出现了重大事件的影响。”来自于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经。
金红股份到底怎么了?
从主板到“屈就”至北交所,降维上市的金红股份一开始对于此次北交所闯关也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的。
“金红股份从主板变更至北交所,主要也是想要迅速完成上市。”上述接近于金红股份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在2022年底,为提升企业挂牌上市审核效率,增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北交所和全国股转公司研究推出了挂牌上市直联审核监管机制,即业内所称的直联机制。
所谓直联机制,就是北交所和新三板内部通过对直联企业全链条审核、监管、服务工作进行集中归口管理,实现各业务环节的无缝对接,支持直联企业挂牌满一年后迅速完成发行上市流程。
“金红股份的营收规模不大,利润规模虽近亿,但冲刺主板上市并无优势,成功率并不高,加上彼时北交所的直联机制横空出世,于是金红股份欲博此一把。”上述中介机构人士坦言。
2024年2月29日,金红股份顺利挂牌新三板创新层,为其北交所上市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当天,金红股份便同时对外宣布,其已与兴业证券等中介机构签订发行上市服务协议,拟在新三板挂牌后的12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金红股份也的确做到了“在新三板挂牌后的12个月内向北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承诺”,但令其意外的是,北交所“直联机制”的大门,还是最终对其关闭了。
虽然金红股份已正式宣布撤回北交所尚未受理并公布的上市申请,但叩叩财经还是获悉了其相关发行细节。
按照金红股份的原本规划,其欲通过此次北交所上市募集约3.41亿资金投向“年产15万吨高端磨料精加工”、“研发中心建设”等两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业绩进入瓶颈期,研发人员认定起争议
纵然利润对于北交所而言已颇具规模,但在经历了2022年的高光时刻后,近年来,金红股份业绩进入了瓶颈期也是不争的事实。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金红股份营收约为2.11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为7983.34万。
在金红股份启动上市辅导的2022年中,金红股份在营收同比增长10.8%达到2.34亿的基础上,扣非净利润实现了近15%的增长至9149.7万元。
但此后两年,正当外界开始期盼金红股份朝年利破亿的方向突破时,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规模,都明显后劲乏力。
2023年,金红股份营业收入未能延续此前的涨势,与2022年相较即出现了小幅下滑,仅录得2.3亿,当年的扣非净利润也从9000余万下滑至8455.7万。
2024年,金红股份在营业再度回升至24.8亿规模时,其扣非净利润也只增长了3.27%至8732.3万,较其2022年时的盈利能力仍有不小的差距。
在业绩多时停滞不前的背后,金红股份在研发投入上,也可谓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至2024年间,金红股份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仅为691.7万、809.9万和888.87万,复合增长率约13.36%。
看似在这三年中,金红股份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也刚好超过了3%,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北交所对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但仍不及北交所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4 年 6 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 249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48.19%;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为3174.67 万元,最近三年平均研发强度(剔除未盈利企业)为 5.97%,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16.44%;平均每家公司拥有 90 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17.52%;平均每家公司拥有 22 项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金红股份在研发人员的认定与归集上,也存在着“猫腻”。
众所周知,对研发人员认定不准确和研发工时统计不规范,曾让多家拟上市企业兵败A股的大门之前,甚至让多家公司和相关中介机构受罚。
据叩叩财经获悉,在此次金红股份北交所上市的申报前夕,其便大幅调增了研发人员的人数,将此前部分认定为生产人员者录进了其研发人员的名单中。
在2024年8月,金红股份公布的2024年中报中,其曾明确披露,在2024年上半年中,其员工总数从212名增加至237名,其中,研发人员期初数为22人,期间新增3人,同时有3人减少,故至2024年6月底,其共有研发人员还是22人,占其员工总数不及10%。
也同时在2024年前六个月中,其新增生产人员53人,同期减少30人,至2024年6月底,生产人员人数从140人增长至163人。
然而就在2024年12月5日,金红股份突然发布公告称对已公布近4个月的2024年中报进行更正,称更正的主要内容为在职员工的基本情况。
金红股份在上述更正公告中没有直接挑明的是,此次更正最主要的则是直接关系到对拟上市企业而言颇为敏感的研发人员认定数据。
据金红股份更正后的2024年中报显示,其研发人员在2024年新增数量从此前的3人变更为10人,由此,金红股份的研发人员数量增长为29人,这也让其研发人员在此时的占比达到了12.23%。
研发人员调整的同时,2024年上半年被金红股份曾以生产人员认定的新增人数出现了削减,从此前的53名新增数量调整为40人。
可见,这被重新调整至研发人员名单中的新增7人应大部分都来自于原本被认定为新增的生产人员。
2)近半年第二例北交所上市申报受理失败者
金红股份北交所上市申报的终止,也是近半年来第二例申报北交所闯关最终却未获得受理的企业。
2024年12月13日,在新三板挂牌的百菲乳业发布《关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材料的公告》,称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并与中介机构经过审慎分析,主动撤回了北交所上市申请材料。
这也是近半年来首例申报北交所上市却未获受理者。
百菲乳业是在2024年11月29日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
北交所也并未在《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规定的正常五个工作日内受理百菲乳业的上市申请。
2024年12月13日,在申报北交所上市近半个月依然未获得受理后,百菲乳业宣布主动终止了其尚未正式开始的北交所闯关之路。
公开信息显示,百菲乳业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以水牛奶、荷斯坦牛奶为主要原料的“百菲酪”牌乳品生产、销售等。
对于彼时百菲乳业被北交所拒之门外,业内纷纷将其解读为“行业受限”,认为其所属的食品饮料行业存在较大的上市不确定性。
与金红股份类似,百菲乳业的营收指标和盈利规模也是大大超过北交所的上市门槛的,在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7.14亿元、7.81亿元、10.75亿元,净利润分别达1.31亿元、1.15亿元、2.26亿元。
同样,在申报北交所上市之前,百菲乳业的上市目标也一度锁定A股主板IPO。
2023年6月,百菲乳业开始接受辅导机构摸底调查,随后向广西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拟向沪市主板发起冲刺。
2024年8月15日,百菲乳业突然宣布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拟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计划变更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
就百菲乳业北交所上市在申报环节便受挫之因,据叩叩财经获悉,实则并非如外界揣测般是因所在的食品行业被上市受限,而是源于北交所在彼时发布的创新性量化指标规定。
2024年3月中旬,证监会在《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交易所应当坚守板块定位,严格执行审核标准,对申报项目依法作出明确判断”。
2024年10月,北交所发布发行上市审核动态创新性评价专刊,以落实《意见》相关要求。
“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发行人报告期内应当具备基本的创新投入或产出,充分披露其创新特征,结合客观依据论证是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及转型升级等创新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业绩增长,提升抗风险能力”,北交所在上述公布的创新性评价专刊中指出。
何谓合格的拟北交所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北交所给出了三大创新性量化指标。
北交所规定,发行人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的,原则上应当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之一:
一是通过持续开展研发投入,维持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主要表现为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具体如:研发强度较高,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者研发投入金额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金额在 1000 万元以上;或者研发投入增长较快,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最近一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500 万元以上。
此外,企业在研发人力资源方面应有相应体现,具体来看,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或者研发人员不少于 10 人。
二是通过独立或合作研发形成知识产权成果并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具体来看,通常拥有Ⅰ类知识产权 3 项以上或软件著作权 50项以上。
三是积极参与标准研究制定并形成一定成果,通常参与制定过2 项以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对比百菲乳业,其在2021年至2023年中,研发费用分别约为384.17万元、378.24万元、588.77万元,相关营收占比分别约为0.54%、0.48%、0.55%。直至2024年,百菲乳业才参与了《广西水牛乳》等系列团体标准的制定。从研发投入和重大标准制定情况来看,百菲乳业皆不满足北交所对拟上市企业创新特征的量化指标。
(完)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