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记网址:RT688.COM

配资利率   |     帮助中心   |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思必驰上市受挫两年后再启IPO 原中金公司资深保荐代表人现身

思必驰上市受挫两年后再启IPO 原中金公司资深保荐代表人现身

2025/4/28 2:2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刚刚重启上市辅导的思必驰,并未向外公布具体的财务数据等基本面细节情况。但据叩叩财经粗略获得的相关信息显示,两年前,上交所对其IPO给出的“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的定论,并非“冤案”。在经历了最近两年时间的发展后,思必驰虽在营收和研发技术上都有所突破,但与之此前向监管层递交的“预测”,却仍有距离。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陈渝川@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继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通药物”)日前宣布重启IPO进入上市辅导进程后,又一家曾被科创板拒之门外的企业也紧随其后拉开了第二次向A股市场进军的序幕。

2025年4月25日,据江苏证监局公布的相关信息显示,当日,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必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正式获得备案。

再过不到半个月,便是思必驰首次IPO闯关失败两周年之时。

公开信息显示,思必驰为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基于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对话式人机交互中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围绕“云+芯”进行布局,思必驰为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实现普适的智能人机信息交互。

早在2022年7月中旬,思必驰——这家来自于苏州的人工智能企业就向科创板递交了其IPO上市申请,在经历了近十个月的前期问询后,终于于2023年5月9日获得了走上上交所上市委会议接受审核上市委员们对其是否符合上市要求表决的机会。

天有不测风云。

纵然彼时国内资本市场在ChatGPT概念狂飙和人工智能投资突进的背景下,已然掀起了对相关领域的追捧热潮,但思必驰还是痛失了这次登陆A股的机会——上市委员们通过审议,对斯时的思必驰出具了“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的结果。

对于前次闯关IPO的失利,思必驰董事长兼CEO高始兴在后来的多次媒体采访中都曾公开表达过“意外”之感,曾坦言“那个时候就是觉得很不爽,为什么会被否了”,并称该次事件为自己创业十余年来被现实鞭打过“最大的一次”。

当然,高始兴和他的团队也并未因一次上市的失败而放弃思必驰继续资本化的梦想。

早在2023年7月,也即是在思必驰首次IPO失败仅仅两个月之后,高始兴就在一次公开采访中喊话称:“我们肯定会启动上市,但不一定在今年,有可能是明年(2024年)”。

一年后的2024年7月,当高始兴再度被媒体问到思必驰重启IPO的计划时,其透露“上市计划一直在进行,预计明年,也就是2025年会有新动向同步给大家。”

这一次,高始兴显然没有食言。

“无论是行业还是资本市场中,人工智能概念的热潮还是继续,甚至较前几年有更甚的趋势,这无疑为思必驰重启上市创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此外,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一再重申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这又为思必驰再次闯关科创板赢得了政策支持“,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叩叩财经表示,在行业热潮和资本政策暖风的双管齐下,此时是思必驰重启IPO的最佳时刻。

据叩叩财经获悉,思必驰此次重启上市,依然将继续剑指科创板。

当然,对于如思必驰这样一家具有较突出科研创造实力,但在过去几年中仍保持持续亏损状态的企业,科创板IPO也是其目前要想尽快实现上市计划最佳的选择。

和首次冲刺科创板上市一样,再度向科创板吹响冲锋号,思必驰依旧选择了中信证券作为其上市辅导机构为其保驾护航。

吃一堑,长一智。

两年前IPO被否,思必驰董事长高始兴虽然深感不解,但事实上,其前次上市受挫并不是“意外”。

早在思必驰前次IPO即将登上上市委会议接受审核的前夕,便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科创板拟上市的思必驰通过即将到来的IPO审议应仍是较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前提之一,便是需要其进一步证明其前瞻性盈利扭亏的预测合理性。”(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阿里、联想携手入股!借AI东风,思必驰IPO闯关科创板:业绩预期审慎性或缺,扭亏前瞻合理性待榷!神秘股东低价入股规避减持疑云未脱》《思必驰IPO闯关科创板铩羽再追踪,遭否缘由正式揭晓: 业绩预期合理性果成罪魁祸首!中信证券科创板被否首单出炉,阿里、联想仍是赢家》)

正如上述所言,思必驰,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业,已历经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至今还依然处于大幅亏损之中。

纵然在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中,未盈利企业实现IPO的通道已然畅通,且有多家企业的先例珠玉在前,但相比较已盈利企业IPO而言,监管层对亏损企业上市的审议显然更为审慎。

“监管层在对未盈利企业的上市申请进行审核时,除了要求其满足常规的科创板定位属性要求外,更要求企业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扭亏的预期进行论证,需要有足够的成长性、创新性和可预见的扭亏盈利能力。”在思必驰前次IPO接受上市委会议审核前夜,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在思必驰前次IPO被正式否决之前,上交所实际上也已经多次在前期审核问询中对其予以“提醒。”

据叩叩财经获悉,思必驰前次IPO的前期交易所问询环节之所以耗时近十个月,主要缘由便与监管层对其业绩预测的审慎性和合理性存在质疑——这对于一家拟以亏损企业之态冲击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而言,很可能是一道决定其资本计划能否得以继续推进的生死命题。

最终果不其然。

就思必驰此前IPO被认定为“不符合上市条件”,上交所给出的理由正是“发行人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两年后的如今,思必驰是否已经吸取前次教训对自身的“硬伤”查缺补漏了呢?

刚刚重启上市辅导的思必驰,并未向外公布具体的财务数据等基本面细节情况。

但据叩叩财经粗略获得的相关信息显示,两年前,上交所对其IPO给出的“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的定论,并非“冤案”。

在经历了最近两年时间的发展后,思必驰虽在营收和研发技术上都有所突破,但与之此前向监管层递交的“预测”,却仍有距离。

同样在前次IPO失败之后,思必驰一边筹谋着IPO的重启,另一边也在继续趁着行业的热潮和上市前景推进着其增资扩股的计划。

在2024年初和2025年初,思必驰就曾先后两次公开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的消息。

2024年 1 月 10 日,思必驰在其官网称已完成新一轮首期两亿元融资,表示资金主要来自产投及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该轮融资用于语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对话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加速标准化产品在多场景的应用。

2025年1月14日,思必驰又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称,其已完成了5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思必驰将围绕“云+芯”战略,持续加速垂域大模型(DFM-2)与全链路对话技术在汽车、IoT等智能终端领域及会议办公、金融等行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在经过上述几轮融资后,思必驰的注册资本也从前次申报IPO时的36000万元增长至目前的38981.5864万元。

不过,在思必驰表面上继续获得资本热捧之时,其昔日的一大重要股东——“阿里系”却在过去两年中对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减持”,欲进一步与其“解绑”。

1)并不“冤枉”的上市闯关失败之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9日,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的结果正式公布,思必驰冲刺科创板上市被否,

高始兴曾不止一次向媒体回忆其两年前这个让其难忘的日子,称在那一刻的心情极其复杂,他心里明白,为了IPO,思必驰在此前的两年里昼夜不停为此努力,上市计划未能如愿,对所有人而言都很难过。

如今两年之后,回头来看,思必驰前次IPO的失败纵然令人遗憾,但却并不冤枉。

在当年思必驰前次IPO申报的报告期内,不仅连续处于未盈利状态,且持续亏损的态势也并未获得根本性扭转。

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间,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1.15 亿元、 2.37 亿元和3.07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75亿、-2.02亿和-3.43亿。截至 2021 年末,思必驰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4.09 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在2022年7月中旬思必驰最初向上交所递交的IPO申报材料中称,根据测算,预计2022 年其亏损额将大幅减少至 2 亿元,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为 2025 年,且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 20-21 亿元。

但到了2022年11月,思必驰在回复上交所首轮问询时又将其预计扭亏为盈的时间点延后至了2026年,同时将之前预测的2025年收入20-21亿的规模下调至16.90亿。

在上述该份于2022年11月中旬公布的上交所首轮问询回复中,思必驰称“根据公司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预计未来 2022 年-2026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 4.52 亿元、7.25 亿元、11.50亿元、16.90 亿元和 24.51 亿元”,也正是基于该份预测,思必驰称“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公司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公司测算,公司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6年”。

但这份业绩预测很快就被打脸。

虽然在2022年已行至年末时才给出了“谨慎预测”,据随后思必驰出炉的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其2022年营收共录得4.23亿元,与其在2022年11月中旬“谨慎预测”的4.52亿元营收差距近3000万元,同时,2022年思必驰扣非净利润也仅为-2.92亿元,不仅与早前思必驰给出的亏损额减少至2亿元有大幅的差距,这一亏损额度也超过了IPO报告初期2019年的2.7亿亏损规模。

在2023年5月9日,被上交所上市委会议认为思必驰“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后。

IPO已经遭否的思必驰,又用其接下来的经营表现继续印证着监管层对其的判定。

2024年初,思必驰在其官方平台发布2023年业绩亮点时表示,其2023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数据看似亮眼,却同样远远不及其前次申报IPO时向上交所提交的业绩预测。

思必驰2022年营业收入为4.23亿元,如其所述在2023年时营收同比增长50%,也即是说思必驰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约为6.45亿左右。

但明显按照思必驰早前对上交所所称的“根据公司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其2023年的营业收入规模应在7.25亿。

这相差达8000万的差距,显然再次让思必驰此前营收增长预测的合理性成为了笑谈。

2)数亿增资的背后:“阿里系”减持,中金公司前资深保代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对于如今重启IPO的思必驰来说,想要一雪此前营收被指“夸夸其谈”的前耻,唯有在今后几年中拿出真正亮眼且有说服力的经营业绩。

前次IPO被否,未能尽快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对思必驰固然是遗憾的,用其董事长高始兴的话来说,就是“上市被否对于我们其实很被动,一般被否之后企业的生存境地就比较危险”。

但在前次上市失败后不久,便顺利获得了数亿的融资,从这一点来说,思必驰又是幸运的。

不过,在思必驰IPO首次被否决之后,曾与其捆绑深厚的“阿里系”不仅没有出手拯救其所面对的资本困局,反而在此期间较大幅度“抛售”其股权。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思必驰的最新注册资本虽从两年前的36000万元增长至38981.5864万元,但“阿里系”在其中的持股数不增反减,成为了思必驰股东中在其首次闯关上市失败后唯一用脚投票者。

2023年5月,在思必驰前次IPO遭否决之时,“阿里系”旗下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阿里网络”)曾持有思必驰4759.0920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3.2197%。

2023年12月底,阿里网络一口气转让了思必驰1260万股,将其持股数降低至3499万股,占思必驰如今总股本比例已低于10%。

“阿里系”不仅曾是思必驰第一大股东,在业务上,也曾是思必驰最坚定的“盟友”。

“阿里系”与思必驰在股权上的首次联姻,可追溯到2015年。

2015年 11 月 17 日,阿里网络以1亿元的资金认购思必驰新增63.48万元的注册资本。

通过该次增资扩股,阿里网络成为思必驰的新股东,并位列第二大股东之席,持股比例为16.67%,仅次于思必驰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高始兴。

2016年 9 月 12 日,阿里网络又以 1.2亿元的代价认缴思必驰新增注册资本 33.8560 万元,本轮增资完成后,阿里网络持股 23.00%,成为了思必驰的第一大股东。

在“阿里系”稳坐思必驰第一大股东之后的几年间,“阿里系”也成为了思必驰的大客户与重要供应商。

2017年,由淘宝中国控股的“阿里系”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天猫技术”)空降思必驰前五大客户之中,以205.66万的采购额成为了当年思必驰第四大客户。

2018年和2019年,天猫技术则分别以1595.89万元和1009.43万元的采购额连续两年稳居思必驰第一大客户。

2019年,就在天猫技术上位思必驰第一大客户时,“阿里系”旗下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也同时成为了思必驰第一大供应商。

时间来到2020年,阿里网络开始小幅减持思必驰股份,成为了思必驰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阿里与思必驰的业务也大幅收缩。

在2020年后的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名单中,“阿里系”企业也渐渐绝迹。

如果说在2016年前后,“阿里系”斥巨资入股思必驰是看好其在AI领域语音语言技术布局的话,那么在“阿里系”2020年之后逐渐减少思必驰合作的背后,实际上则是“阿里系”独立推广其自身的智能语音语义产品的开始,并最终在近年终止了和思必驰的业务合作。

不过对于与“阿里系”在业务上的分道扬镳,思必驰坚称“阿里与公司开展合作、之后独立向外输出 AI 技术服务并与公司终止合作,均未实际影响公司业务进展,公司近年收入增速变化与阿里合作进展关系较小”。

在“阿里系”悄然减持的同时,思必驰也随后宣布通过2024年初和2025年初的增资迎来了新的投资者。

对于新的投资者身份,思必驰仅讳莫如深的表示为“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

据叩叩财经获悉,参与思必驰近年增资最主要的投资平台之一为一家名为上海腾午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腾午”)的企业。

工商信息显示,2023年底,两家新的投资机构名字出现在了思必驰的股东名单中,其中,扬州腾川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扬州腾川”)获得思必驰810万股,持股比例为2.2277%,另一家名为扬州腾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扬州腾辰”)在思必驰中的新增持股数也为810万股。

穿透扬州腾川和扬州腾辰的合伙人结构,这两家持股数总计1620万股的新股东事实上为同一家执行事务合伙人所控制,皆为上海腾午。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腾午成立于2016年,截至目前,已对外投资了15家企业。

比较起国内知名的PE,上海腾午颇为低调,但其背景与实力却不容小觑。

“上海腾午的实际掌舵者名为张露,其有过多年的证券业从业经验,也曾是非常资深且业内知名的投行保荐代表人,曾在中金公司投行担任董事总经理多年。”一位接近于上海腾午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份简历显示,张露可谓A股首批投行从业人员,其于1993年开始曾先后就职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华夏证券等国内初代老牌券商,2000年加盟中金公司投行部,直到2014年6月,其才从中金公司离职。在中金公司任职期间,中国神华IPO、国药一致定向增发等多个大型投融资项目,都可见张露作为保荐代表人的身影出现。

(完)





服务热线

400-6558-138

工作时间:08:00 - 20: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时间:09:00 - 18:00

安卓app下载

苹果app下载
知道创宇云安全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