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华见
昌敬或许是时候“二选一”了。
最近,极石汽车与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突然清空了自己抖音和微博的所有内容。
这个拥有40万抖音粉丝的“理工男”,在经历了套现争议、资本撤离、汽车销量低迷等一系列风波后,选择从舆论场隐身。
谁曾想到,就在半年前,他还在沙漠越野赛道上驾驶极石01狂飙,“男人至死是少年”。
更戏剧性的是,几乎同一时间,哪吒汽车原CEO张勇也将其微博账号内容全部隐藏。
一时间,“新势力创始人跑路”传闻甚嚣尘上。
信任崩塌
事实上,昌敬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质疑了。虽然昌敬及极石汽车都出面辟谣,但是投资者不吃这一套。
2023年3月至2024年6月,昌敬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累计减持石头科技1.5%股份,套现8.88亿元。
有趣的是,每次减持后昌敬均发布“不减持承诺”,但承诺期一结束即重启减持。这种“骚操作”被投资者视为“背信弃义”,质疑“发布承诺不过是想收割更多韭菜”。
直到去年10月底,石头科技三季度报显示净利大跌超四成,财报发布当天,石头科技股价就出现了14.8%的跌幅,此后股价不断下滑,从10月初的582元跌至11月底的215元,足足蒸发了186亿。
而此时的昌敬正忙着给极石汽车当活广告,哪有空去管石头科技的股价。这位自带“理工男+硬汉”标签的创始人,试图将个人IP与极石汽车的越野基因深度绑定,以扩大在新势力的声量。
可谁曾料到,有关“沙漠越野”的抖音视频发布之后,评论区成了翻车现场:“股价跌成这样还有心情玩沙子?”
昌敬的动作引来了石头科技投资者的不满,认为他有些“不务正业”。
可对于昌敬来说,石头科技和极石汽车,相当于他的两个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羽翼丰满,但也遭遇了中年危机;一个还是热血少年,初出茅庐,四处碰壁,所以得为他多着想,偏心是难免的,必要的时候,还得找大哥补贴生活。
这位“父亲”只能出来安抚投资者,希望大家可以耐心一点,“现在是一个战略的转型期,也是一个阵痛期,势必会带来公司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以后更长远的发展。”
但投资者哪听得进去,还建议昌敬学学马化腾在股价高点减持。可现实是,2023年腾讯市值是石头科技的64倍,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马化腾的减持是战略性配置,而昌敬的减持是生存性套现”,业内人士说道。
虽然昌敬出面呐喊要有耐心,但减持动作还是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石头科技前十大股东中4家减持。其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从2023年末的6.07%降至3.52%,联合创始人毛国华持股比例从2.04%降至1.20%,“小米系”顺为资本更是清仓退出。
与此同时,极石汽车品牌信任度在新势力中垫底,用户称其“用扫地机利润填造车无底洞”。
种种不利信号引发连锁效应,导致二级市场恐慌。截至2025年4月23日收盘,石头科技股价187.8元,相较于2021年6月21日的最高点529.36元,跌去了64.5%,市值蒸发632亿。
昔日的“扫地茅”,如今落得了一地鸡毛。
狂热梦想
昌敬其实是一个有着狂热越野梦想的人,但他又十分恋家,所以极石01的诞生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如果说理想李想懂用户需求,小鹏何小鹏懂互联网思维,那昌敬的造车逻辑更简单粗暴——“老子玩了半辈子越野,凭啥不能开着豪华车去露营?”
作为市值百亿的“扫地茅”创始人,昌敬早就在户外圈玩得风生水起。看着市场上硬派越野糙汉子扎堆、城市SUV毫无野趣,他一拍脑袋:要做就做“能带你去远方的移动客厅”。
2021年,他拉来原威马汽车CTO闫枫,成立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没有生产资质?那就找代工!先是碰了奇瑞的壁,最终牵手魏桥集团,让极石01和北汽制造212成了“同父异母的兄弟”。
2023年8月,极石汽车首款增程式汽车极石01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越野SUV,提供6座及7座两种选择,售价为34.99万元—35.99万元。
初登场的极石01,活脱脱一个“汽车界缝合怪”,核心技术几乎全依赖外部供应商:增程系统与理想同源,智能驾驶方案采购自小马智行,三电系统亦无自研突破。
外观直接抄路虎卫士,方盒子造型自带硬汉滤镜;内饰学理想套娃,零重力座椅、后排电视、冰箱一应俱全;独创“一室一厅一厨”:侧开尾门藏着即热式饮水机和餐具收纳柜,选装的车载天幕直接把露营帐篷变成官方改装件。
更炸裂的是,还配备“车载马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如厕时,只需在马桶圈上套上塑料袋,结合储物盒即可形成一个简易但高效的马桶。事实上,用户吐槽这功能“噱头大于实用”。
但比起品牌故事,用户更需要靠谱的产品。
豪华品牌的根基是技术积累与用户信赖,像理想以家庭场景需求为切入点,蔚来用换电体系化解续航难题。
而极石所谓的“创新”瞄准伪需求,让用户沦为试验品。转向异响、救援服务未落实、车机系统死机等问题频出,本质是资源未投入到用户真正关心的痛点上。
据公开信息,2024年1-12月极石汽车累计销量为4827辆。今年2025年1-3月,极石01的累计销量达到2136辆。卖了一年多,国内累计销量刚破万,着实有点尴尬。
而极石01的直接竞品坦克300,今年3月销量达到了3348辆,2025年累计销量为9456辆。
极石汽车目前累计融资近100亿元,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尽管抱上了魏桥集团的大腿,获得了10亿美元战略投资,但销量增长乏力,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存在类似威马汽车等新势力曾出现的经营危机风险。
造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主业受挫
昌敬也许忘了自己手上还有张“王牌”,那便是石头科技。
作为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连续创业者,昌敬2014年创立石头科技,凭借LDS激光雷达技术打破iRobot的垄断,用5年时间将公司送上科创板,市值一度突破1400亿元,被称为“扫地茅”。
然而2024年的行业剧变,让这位技术派掌门人的战略遭遇滑铁卢。
面对追觅、科沃斯等竞品的仿生机械臂、毫米级避障等技术冲击,昌敬选择激进的“以价换量”策略。
2024年下半年,主力机型Q7Max系列在欧洲市场降价26%-27%,标价569欧元的产品实际降至419欧元。
这一策略虽短期内拉动国内线上销售额增长104%,却导致境内外毛利率分别下滑1.56和6.74个百分点,境外市场毛利率失守54%。
更致命的是,德国法院因专利诉讼裁定禁售其仿生机械臂产品,直接导致欧洲市占率暴跌,技术护城河出现裂痕。
2024年,石头科技交出了一份“营收大涨、归母净利润下滑”的矛盾答卷。营收同比增长38.03%至119.4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3.64%至19.77亿元。这一“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折射出规模扩张背后的成本失控。
数据还显示,石头科技营业成本激增49.38%,销售费用暴涨73.23%,说明“以价换量”策略的边际效益递减。智能扫地机及配件毛利率下滑2.87个百分点至52.07%,境外市场毛利率更因关税压力、原材料涨价及汇兑损失暴跌6.74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中,广告支出达19.24亿元,占比65%,但高曝光并未带来预期转化,销售费用增速接近营收增速的两倍。
此外,产品质量问题成为新的利润杀手。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4月14日,涉及石头科技的诉讼量高达近2000条,产品质量问题占比超过60%。例如,石头机器人G20用户反映“过保后频繁出现回程故障、回洗功能失效”,返修两次仍未解决。
很显然,扫地机和造车一样,在如今已经都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了。
但昌敬手中的牌依然不少:石头科技全球22.3%的销额份额、9.71亿元的研发投入、AI技术的先发优势。
但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这位曾用技术颠覆行业的创业者,还能不能在极石汽车和石头科技找到新的平衡点?而不是像投资者认为的那样:拿石头科技套现的钱给极石输血。
退网或许不能平息质疑,与其在两个“亲儿子”中间拆东墙补西墙,不如想清楚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昌敬是时候该“二选一”了。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