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玻尿酸赛道实现名利双收的行业巨头华熙生物,如今正面临戴维斯双杀的严峻考验。
近日,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
经过为期一年的大整改,华熙生物还是没有挣扎出下滑区间。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降速创单季最差记录,利润延续下滑趋势。不过,盈利水平是近4个单季中最佳,当然,与高光时刻相比,仍相去甚远。
从最新披露的季报来看,华熙生物内部的调整还在继续,尤其是针对于公司目前收入占比最大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
2020年,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原料药业务收入成为“现金牛”。过去5年,这一增长引擎高速运转,带领公司奔向千亿市值,却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触顶。2023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开启负增长,摇身一变成为拖累整个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如今的华熙生物,市值已不足230亿元。
虽然公司已展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自我革新,但暂时还未有显著成效兑现至公司业绩。
护肤品生意难做,董事长亲自下场
难做,也要做,因为收入占比近半,短期内公司要触底反弹,仍要靠功能性护肤品板块。
在2025年一季报中,华熙生物坦言,“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依然处于调整周期”。新的调整方案也随之披露——自二季度开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开始下沉管理这一业务板块,直接接手管理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至此,董事长成为能否扭转局面的第一责任人。
从上游原料厂商到被大众熟知的功能性护肤品牌,华熙生物的转型之路一经开局,就以发起人之一和重要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与中国化妆品产业的流量红利期撞了满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 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5.2%,同期,美妆个护市场和护肤品市场增长率分别为10.3%、10.9%。
而自2018年开始,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连续4年实现三位数增长,2017年收入还不足1亿元,2021年已增至33.19亿元,2022年达到了巅峰的46.07亿元,贡献了当年公司总营收的7成多,也在这一年,该业务板块增速骤降至38.80%。
登顶之后,扩幅下滑接踵而至。2023年、2024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分别同比下降18.45%、31.62%,收入各为37.57亿元、25.69亿元。与此同时,曾经由玻尿酸这一成分为主导的功能性护肤品市场也“变了天”,重组胶原蛋白成为成分党的新拥趸。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的失速,也经常被归因于错失新风口。
对此,华熙生物在最新季报中做出回应称,该板块的业绩下滑并非由于错过了任何“市场风口”,而是基于自身更深层的人才与组织原因。2024年,华熙生物内部人事震荡剧烈,有统计显示,公司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共计34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离任高管还获得了丰厚的“分手费”,如原副总经理刘爱华报酬总额从182.09万元增至335.04万元,原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报酬总额由94.67万元增加至343.18万元。这也是公司2024年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33.77%的原因之一。
从过去一年的变革与今年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华熙生物对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的一个重要调整思路是强调高端化,这有望提高毛利率,以腾挪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华熙生物历年财报显示,其功能性护肤品板块毛利率在持续下探,2020年至2024年分别为81.89%、78.37%、73.93%、72.80%。这显著低于一众定位高端化的同行们,如以高定价产品为主的巨子生物,去年毛利率为82.09%。
2024年,华熙生物旗下功能性护肤品品牌润百颜和公司医美品牌润致联合发布了颈部淡纹紧致系列,以探索高端定制化护肤。今年一季报中,华熙生物称已经暂停了过去基于折扣促销逻辑开展的低效投放活动,重新建立基于科技实力和AI辅助认知的品牌内容体系。
这些改变是否有效?至少今年的一季报还没有给出答案。
从源头锁定“下一个玻尿酸”
摆在华熙生物面前的是一项多线任务。
对于最令管理层头疼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华熙生物在采用改变产品结构重心、重新制定终端销售策略的方法,尝试将功能性护肤品拽出加速下滑通道。
此外,在洞悉“市场有寻求新概念的需求”后,华熙生物想换一个身份参赛,不仅将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改名换姓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还已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
华熙生物表示,其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竞争加剧,该领域众多公司依然快速增长,拥有医疗、生物科技基础认知的企业依然在该板块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该板块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偏离了该业务板块第一轮成功启动的基础——公司在透明质酸及糖生物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偏离了基于公司的核心科技优势塑造品牌。
在公司层面,华熙生物启动了第三轮战略升级——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迈向生命健康产业。
简单来说,华熙生物不再去逐个单押某一预期走红成分,而是更加强化科技研发能力,在源头上押注所有与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相关的新原料,并建立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中试转化平台、配方制剂平台等六大平台,旨在直接将前沿的生物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护肤产品。
这一产业链布局一方面是要重新塑造品牌心智,另一方面是扩大业务范围。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零和博弈、分散投入带来的风险,但代价是成本很高,且兑现周期比较长,这也是短期内华熙生物的增长与否仍取决于护肤品业务走向何处的主要原因。
成本首先体现在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上,即使在业绩收入下滑最多的2024年,其研发投入仍保持了微小涨幅,同比增长4.46%至4.66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64%至1.05亿元。
至于成果,华熙生物的2024年年报显示,依托在透明质酸领域的研究积淀与转化能力,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基础学科,公司构建了功能糖库,其中包括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人乳寡糖等生物活性原料。这些成分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医药、兽药、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多个领域。
据年报披露,目前,公司的创新原料业务已覆盖了生殖健康、纺织、日用品、宠物食品等领域,另外公司也在不断开拓宠物医疗、土壤改良、酶制剂等新兴市场,开发出更多生物活性物的应用场景。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新的源头创新布局,也有利于曾经的业务基本盘增长,2023年、2024年,公司原料药业务板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2%、9.47%。
值得一说的是,近两年,华熙生物的医疗终端产品业务板块均也在增长,2024年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首次超过了原料药业务12.36亿元的收入贡献,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其中,用于纠正成人颈部中重度横纹的“润致·格格”(注射用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在2024年7月获批,成为继爱美客旗下爆款产品嗨体之外,第二款拿到中国复合溶液械三类证的产品,去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
原料药和医疗终端产品作为华熙生物的老本行业务,能够保持增长已经堪称出色,原料药本身毛利率较低,赚钱不易,而以医美级产品为主的医疗终端产品,即使在医美行业大爆发的2020年前后,也没有迎来大爆发,这两大增长业务都不具备带领公司再创新高的潜能,唯有寄希望于正在下滑的功能性护肤品。(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