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姚悦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4月25日,东莞银行同时发布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信息披露报告,2024年营收、净利双双下降,为成立以来首次“双降”。
存贷业务遭遇双重挑战,存款、贷款规模增速均放缓,高成本的定期存款规模占比超过6成,且存款利率降幅不及贷款利率降幅,导致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57%。
营收方面,投资收益成为亮点,同比增长35.95%,四年翻了近2倍。
自2008年3月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以来,东莞银行的IPO之路已走了17年,根据今年3月深交所披露的信息,东莞银行IPO审核状态为“中止”。股权分散、A股IPO市场遇冷、业绩下滑是东莞银行面临的主要障碍。
1
首次营利“双降”,
存贷业务遭遇双重挑战
2024年东莞银行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近8年来首次下滑;归母净利润37.38亿元,同比下降8.1%,近9年来首次下降。
2017-2023年期间,东莞银行业绩整体良好,保持营收、净利双增趋势,尤其是2021-2022年净利润增速均在15%以上,虽然2023年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正增长,此次营收、净利为成立以来首次“双降”。
东莞银行对盈利下滑做出解释,2024年为助力经济复苏,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短期盈利能力承压。
2024年东莞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6.97%至6272.3亿元,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但在总资产增长的同时,总资产收益率却连年下降,2022-2024年分别为0.75%、0.7%、0.57%,已低于0.6%的标准值,进一步反映了盈利能力减弱。
具体来看,存贷业务表现不佳、利息净收入下降是导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利息收入方面来看,2024年末贷款余额3655.53亿元,同比增长11.54%,连续两年增幅保持在10%以上,主要因票据贴现金额同比大增241.13%至269.01亿元,公司及个人贷款规模增长则相对缓慢,同比增幅分别为7.94%、1.84%。
由于票据贴现规模占比较低,且2024年平均收益率只有1.39%,同比下降40BP,对利息收入的贡献较小。2024年总体贷款利息收入减少了3.38亿元,同比下降1.66%。
图源:罐头图库
从利息支出方面来看,2024年末存款余额为4384.24亿元,同比增长4.77%,增速放缓,上一年存款规模增速在15%以上。
由于高成本的定期存款规模占比超过6成,存款利率整体下降幅度不大,存款利息支出增长了2.15亿元。
此外,在利息支出中,应付债券金额同比增长20.62%至26.81亿元,主要是增加了同业存单和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同业存单、金融债的成本要高于普通存款,规模大幅增长进一步推升了利息支出,2024年利息支出增加8.76亿元。
在利息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增加的双重作用之下,2024年利息净收入71.19亿元,同比下降14.57%。在这种情况下,东莞银行净息差也由1.61%降至1.26%。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东莞银行的其他非息收入为23.41亿元,同比增长65.13%。其中,投资收益2.09亿元,同比增长35.9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营收下降的步伐,主要由于2024年债券市场情况较好,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增长。投资收益连续四年增长,四年翻了近2倍。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2024年债券市场的持续走牛为银行投资收益的增长提供了有力基础,使投资收益成为缓解银行营收压力、稳定利润表现的重要支撑。如果银行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和市场预判能力,优化投资组合,合理配置资源,投资收益有望在银行利润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24年东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1%,相较前两年0.93%的不良率有所提升,不过整体来看处于较低水平,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12.01%,同比下降40.8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下降。拨备覆盖率下降,一方面说明银行通过调节拨备水平以支撑利润增长,另一方面也与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关。
2
17年IPO“长跑”,
股权分散问题受关注
东莞银行前身为成立于1999年的东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莞市商业银行”)。
2007年,A股掀起银行IPO上市潮,据Wind数据显示,当年,北京银行(601169.SH)、宁波银行(002142.SZ)、南京银行(601009.SH)等7家银行纷纷成功登陆A股,作为对比,2006年上市成功的仅为2家,这也让城商行上市冲动愈发高涨。2007年底,东莞市商业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确定筹备IPO上市,2008年3月正式更名东莞银行,并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
据证监会官网披露,2012年东莞银行已进入IPO“落实反馈意见”阶段,这一度被外界解读为该行IPO曙光初现。
然而,2014年6月,因未完成预披露,东莞银行IPO被终止审查。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当年还传出过东莞银行赴港上市消息,但之后无疾而终。
彼时,距东莞银行2008年3月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已过去6年。
2016年,A股又掀起一次银行IPO上市潮,据Wind数据显示,当年,江苏银行(600919.SH)、贵阳银行(601997.SH)、江阴银行(002807.SZ)等8家银行成功登陆A股。不过,彼时东莞银行并无动静。
距离首次IPO被终止约4年半,2019年2月,东莞银行终于二度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材料,并于当年3月获银保监局批复。2019年,又是银行IPO上市大年,据Wind数据显示,当年,青岛银行(002948.SZ)、浙商银行(601916.SH)、西安银行(600928.SH)等8家银行实现上市。但东莞银行IPO进度迟迟未推进。
此后,2023年3月,随着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东莞银行“平移”至深交所,目标主板上市,并很快“获受理”。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深交所2025年3月31日最新披露的信息,东莞银行IPO审核状态为“中止”,原因是“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截至目前,距东莞银行2008年3月第一次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已过去17年。
针对第一次IPO被终止审查的原因,东莞银行并没有对外界回应。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原因就包括股权分散。
当前,东莞银行的股权分散问题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东莞银行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根据东莞银行2024年年报,直接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东只有东莞市财政局一家。
截至2024年底,该行股东总数达5190户。其中,法人股东79户,合计持股占比76.91%;自然人股东5111户,合计持股占比23.09%。
来源:东莞银行2024年年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分析指出,“尽管股权分散可以让管理层决策更加自由,但不利于该行股权结构的稳定,银行重大经营决策的效率有可能被降低,也有可能出现管理层‘监守自盗’,股东难以约束现象。”
王蓬博认为,有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的好处在于决策更加高效,在创业初期更能把握市场机会,而无实控人的机构则更适合稳定市场,在决策上会相对民主,决策客观性较大。无实控人公司由于股权分散,更容易保护中小股东的权利,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运营和决策成本。
此外,东莞银行历史上还存在5家法人股东代持情形。不过,东莞银行表示,该行代持股东存在代持的情形并不符合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相关要求,该行已在得知代持股东存在代持情形后第一时间要求相关的代持股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解除代持。
3
A股银行IPO“哑火”三年,
东莞银行新任“将帅”肩负重任
近两年东莞银行先后完成了董事长和行长的人事变动。
2023年,前任董事长卢国锋调任掌舵东莞农商银行,程劲松获选东莞银行董事长;当年11月,东莞银行公告称,程劲松的任职资格获核准。
资料显示,程劲松2014年底加入东莞银行,随后出任该行副董事长、行长,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2024年2月,东莞银行董事会选举谢勇维为该行副董事长,并同意聘任谢勇维为该行行长,不再任该行副行长。4月,东莞银行公告称,谢勇维任职资格获核准。
资料显示,谢勇维现年53岁,在东莞银行工作20余年。据2024年12月30日的《招股书》显示,截至签署日,谢勇维持有该行30.31万股,2023年薪酬121.63万元。
新任董事长程劲松和新任行长谢勇维共同掌舵东莞银行后,带领东莞银行完成A股IPO上市,无疑是摆在两人面前的一项重任。
图源:罐头图库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上市以来,银行A股IPO已“哑火”三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对于2025年银行IPO能否“破冰”,虽然中小银行上市热情仍存,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以及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合规问题,预计短期内银行IPO过会仍然较为不易。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现在银行IPO的难点主要在于,目前还未上市的除了个别资产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主要都是中小城农商行,监管部门对于中小银行IPO审核更为严格,这部分银行普遍存在股权结构结构稳定性不佳、监管指标不达标、高管团队大幅变动、近年来的经营稳定性和发展情况不佳、内部治理存在多项问题、不良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受到的监管处罚整改尚未完成等。
根据东莞银行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信息披露报告,营业收入20.34亿元,同比下降24.91%,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下降43.52%,降幅进一步扩大。
业绩下滑之下,东莞银行的IPO之路还有多远?评论区聊聊吧。
Copyright © 2008-2020 【启盈配资】广东天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